7月上旬,江西管理职业学院“文化赣鄱行”农耕文化实践队深入上饶市万年县,以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形式探秘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。在万年县科技文化中心和仙人洞遗址等文化地标中,青年学子们触摸农耕文明血脉,解码“一粒米”背后的中华文明基因,将思政课堂扎根于赣鄱沃土。
万年科技文化中心:解码“中华稻源”密码

在万年县科技文化中心,实践队员们驻足于稻作文化展区,从碳化稻谷、原始农具中读懂“世界稻作起源地”的厚重历史。讲解员以生动讲解搭配充满科技感的展陈,带领学生开启探索之旅。

全息投影重现稻作起源的古老场景,互动屏串联起万年县从农耕文明发轫到现代发展的脉络。

大家在“稻作时光长廊”,借由数字沙盘见证县城风貌变迁;于“文明溯源区”,通过3D复原技术触摸新石器时代的农耕印记。
仙人洞遗址:洞穴里的文明曙光
来到仙人洞遗址,讲解员带领实践队员们踏入充满历史厚重感与神秘氛围的洞穴。

洞内,五彩灯光勾勒出独特的岩石纹理,先民生活场景复原雕塑与考古发现陈列相互呼应。讲解员结合展板上的考古资料,从陶器起源探索到稻作文化痕迹,为同学们生动讲述万年远古历史。

此次实践是江西省“文化赣鄱行”十大路线中农耕文化线的缩影。稻浪翻滚处,青春正当行,万年农耕文明的火种,正燃亮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原野。
“此次研学的很大,让我了解了远古时期的稻作文明和制陶文明,对万年先明的伟大创作深感赞叹,这激发了我们的自豪感,作为一位青年学子我们会努力地将文明传承下去。”实践队员黄新颖在采访中说道。